線上訂房服務-台灣趴趴狗聯合訂房中心
發文 回覆 瀏覽次數:804
推到 Plurk!
推到 Facebook!

略述生死輪迴之原因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08:53:13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世尊覺悟「緣起性空」而成正覺,他悟道後更開顯了十二支緣起法,來揭示生命流轉的真相,從「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環環相扣的過程,就如成串的鞭炮,從無明開始一個接著一個引爆,令眾生炸得遍體鱗傷猶不肯自覺。 蓋因有「無明」之始,才會接著有「色、受、想、行、識」之生起,而「無明」正是眾生「生死流轉」之根源。從十二因緣來說,若能令「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連「無無明」的相也不取著,則後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乃至「純大苦聚」亦皆息滅,這也正是與《般若羅蜜多心經》中所說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大正8,848c11-12)是同樣意思的,一旦滅卻了「無明」,則亦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乃至能「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而「無明」所延生而展現最大的作用力,乃是在「愛、取」階段,人往往在物欲的追求中,不斷爭取、享受,為無窮的欲望所奴役,欲是直往無前的,強烈的希求,由於對欲望「愛、取」的不能滿足,苦惱就由此而生。這種力量有如洪水猛獸,將吞噬有情純淨的心靈,而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不斷地重複對愛欲的執取,最後就像如口渴而飲鹽水,愈渴愈飲,愈飲愈渴,不但不能止渴,到頭來還是為愛渴死。 那要如何令「無明、愛、取」等不起呢?從十二支緣起來看,我們知道一切煩惱都是相待因緣而起的,故我們可以用「緣缺不生」的方法來對治。如在《大毘婆沙論》卷61〈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2之6〉中提到: 謂諸有情三因緣故起諸煩惱名具因緣: 一、由因力;二、由境界力;三、由加行力。 欲貪隨眠未斷未遍知者說因力;順欲貪纏法現在前者說境界力;於彼有非理作意者說加行力。復次,為遮外道所說意趣故作是說:「由三緣故起諸隨眠。」謂外道說:「專由境界,起諸煩惱;若有境界,煩惱便生;若境界壞,煩惱不起。」為遮彼意說:「諸纏起,亦因未斷自類隨眠,亦由彼有非理作意。」(大正27,313c18~26) 對於第一種的「因力」來說,我們無始以來的未斷除煩惱,總括來說有「貪瞋痴」三類,好比「貪」就有欲貪、財貪等等,像男女間、同性間種種色貪都是,這是不容易斷除的,必須透過修行以智慧方能淨治;而第二種的「境界力」就是指會令我們生起煩惱的各種雜染的外境,對治這「境界力」的方法就是要「遠離」,在我們戒定慧仍不足的情況下,「遠離」污染緣是最安全的方法。 倘若是第一種的「因力」我們尚且做不到,而第二種「境界力」又避不掉,這時候該怎麼辦?這時候務必要保持「正念」來「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這樣第三種的「加行力」也就起不了作用,無明等煩惱也不至於生起。這即是以以清淨心安住於「般若波羅蜜多」,正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所說的: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正8,749c20-23) 用深行的「般若波羅蜜多」,覺照「緣起性空」,「我、法」等諸相究竟是虛幻不實的,甚至連「空相」亦不可得,心中遠離一切執著與妄想,無明便能不起而止息諸苦,還他諸法本來清淨空寂,而解脫生死達究竟之涅槃。 德藏 書於2003/12/27
------
德藏 敬上
系統時間:2024-06-30 0:06:18
聯絡我們 | Delphi K.Top討論版
本站聲明
1. 本論壇為無營利行為之開放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由網友自行張貼,如牽涉到法律糾紛一切與本站無關。
2. 假如網友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主刪除。
3. 請勿批評中華民國元首及政府或批評各政黨,是藍是綠本站無權干涉,但這裡不是政治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