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訂房服務-台灣趴趴狗聯合訂房中心
發文 回覆 瀏覽次數:677
推到 Plurk!
推到 Facebook!

聰明的人為"你" 糊塗的人為"我"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6 21:32:19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作者 張忠謀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難易可言,影響事情難易的,其實是在你、我微妙的方寸之間。 有一位朋友,是大家公認做生意的高手,最近有機會和他一起去拜訪客戶,雙方見面第一件事,我這位朋友非但沒談生意,反倒問起對方兒子在美國攻讀MBA的情形。幾句發自肺腑的關懷,就已醞釀出知己相見的熱忱。隨後言歸正傳,他說:「兩個月前,貴公司表示有成本的壓力,所以我請研發人員為貴公司想辦法。經過實驗之後,已為貴公司開發了一種新產品,不但可以幫貴公司將總生產時間減少十五%,還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八%,不知道能不能請我們的研發同仁張先生向您報告一下?」 三十分鐘後,該客戶已欣然同意試用這種新產品,不但生意談成了,而且新產品的單價還比舊產品貴六%,你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呢? ■ 為人著想才受歡迎 回程車上,我請教這位朋友怎麼這麼會做生意,他笑笑說是碰釘子碰出來的,早年做業務員時並不順利,於是他就請調做採購,經過一段時間,他慢慢歸納哪些供應商他喜歡,為什麼?哪些供應商他不想見,又為什麼?結果發現了很有趣的現象:討人喜歡的供應商原來處處在為客戶著想,而不想見的供應商大多數是為了自己的業績纏得人心煩。想通了之後,他得到幾點心得: ‧精明的供應商先為客戶著想,糊塗的供應商總為自己打算。 ‧精明的供應商提供解藥,糊塗的供應商販賣產品。 ‧精明的供應商先交朋友,糊塗的供應商只做生意。 ‧精明的供應商使客戶下次還想見我,糊塗的供應商令客戶避之唯恐不及。 帶著這些心得重回業務領域,他鍥而不捨地修練忘我,真心誠意地以客為尊,結果他發現這個曾令他頭痛的工作,反倒成了易如反掌的事。 這段親身經歷,不覺讓我想起一段寓言。話說有一群人在討論什麼是全世界最難的事,七嘴八舌後,他們得到兩點共識,大家一致認為全世界最難的事分別是: ‧把你口袋裡的鈔票放到我的口袋裡來。 ‧把我腦袋裡的想法放到你腦袋裡去。 這樣的結論有沒有道理呢?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成理,但是請再仔細想一想,這兩件事的共同受益者是誰呢?是「我」! ■ 「為我」之前先「忘我」 一談到「我」,事情就難免複雜化,許多人都知道「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這句殺傷力十足的老話,所以一旦「我的我」卯上了「你的我」,隱藏的自私情結就會激化成表面的衝突與困難。一旦這些衝突大到不可收拾,那麼那群人前述的結論似乎就完全被證實了。 如果冷靜地再想一想,討論事情非要從「我」的角度出發不可嗎?既然每個人都會把「I」大寫(多微妙的英文文法),那麼「我」可不可以先「忘我」呢?換句話說,我們最先考慮的可不可以是對方的需要呢?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善意,體會到我們的尊重,請問他還好意思冷若冰霜,還有理由咄咄逼人嗎? 也許,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難易可言,影響事情難易的反倒是在你、我微妙的方寸之間,如果我們能夠先學會為客忘我,那麼客戶也就自然樂意幫我們挪移乾坤、化難為易了。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AB
高階會員


發表:166
回覆:262
積分:125
註冊:2003-08-21

發送簡訊給我
#2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6 22:50:55 IP:61.64.xxx.xxx 未訂閱
老師 德藏 這2個字 我一直在思考 德性+隱藏 庵喜歡這樣神秘的調調 有王者之風的味道 哈哈 ================================================================    人是 萬物之靈還是萬物之惡    思考  動物行為  如 黑寡婦蛛蜘特性 烏鴉反浦特性 螞蟻團結特性    人的行為 夜郎自大  聰明反聰明 黑與白 對與錯 名與利 金錢與女人 大愛小愛大忠小忠  ================================================================ 我亦正亦邪 其微妙乃是 生於智群人堆 耳濡目染 非天生本能  是非對錯也是由 社會所牽引 人是反覆無常的靈性動物 所以是非之多 才會萬物為首 我堅信 人性本惡 但由 智慧之光 才能由惡轉善 也是佛法中教大眾 要棄惡向善的輪迴之說 一直沒看佛書 也沒不信鬼神 但敬重神論 必竟 神佛之說 數千年之久 覺非一日之說  陰陽師 就是愛抬槓  所以特來 討論 有問題解問題 沒問題才是有問題 ================================================================= 個人見解 偏愛人性本惡 雖然挑釁味十足 不過確看到 大師的英姿 令我看到 雪中送炭雖少數就如淤泥中的一朵白蓮令人激賞 哈哈 發表人 -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3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09:16:00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AB您好: 人性是本善或是本惡,自古以來這個問題就有許多人討論o 而以佛法中觀的見地來說,佛種從緣起,一切是依緣相待而成,而沒有一個本來不變的是善.是惡的自性在那裡o也可說人性是"無記"的,所以說"近硃者赤,近墨者黑",一切依緣而逐漸薰習成為善或為惡o 所以惡人也非絕對不可救,只要他肯悔改終究可以向善;而善人也有一時做壞的時候o所以這習慣性的養成就變成每一個人的"個性",個性好壞可以轉變,但猶須遇到好的善緣,好的善知識,最重要的是自己想學好,這樣個性才可能會變好的o 以下引述印順導師在『中觀今論』著作中,p.148~p.150一段話輔助說明: 『智論』卷六十七說:「是相積習成性,譬如 人瞋,日習不已,則成惡性」。我們的思想、行為,起初或善或惡,或貪或瞋, 即是相。如不斷的起作,久後會積習成性。等到習以成性,常人不了,每以為本 性如此。佛說眾生有貪性人,瞋性人、癡性人等,這都由久久積習而成性的,並非有定善定惡的本性。 『智論』卷三十一說:「如人喜作諸惡,故名為惡性,如集善事故名為善性,如十力經中說」──佛以種種界(即性)智力,知眾生根性 等不同。俗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不過是說習久成性,從串習而成為自 然而然的,不容易改換而已。人生下來,受父母的教養和師友的熏陶,社會的影 響不同,養成多少不同的性格;或是因為宿因善惡的潛力,或生理機能的差別, 成為不同的性格、嗜慾等,這些都是積漸而成的。不但人的性格如此,一切法也 是如此的。因為一切法無不表現在時間中,依幻論幻,有時間相,即不無前前後 後的相續性。前前的對於後後的有影響,即有熏習。相雖不即是性,但由不斷的起作,即由相的積習而成性。從微至著,從小到大,都有此由相而成性的意義。 所以,性不是固定的、本然如此的。依中觀說:人之流轉六趣,都因熏習的善惡 而定其昇降的。凡夫如此,佛、菩薩等聖賢也如此,無不是由積漸而成。有人說 :佛性人人本具;還有約無漏種子,說某些人有佛性,某些人無佛性,這都是因 中有果論者。依中觀說:眾生沒有不可以成佛的,以眾生無決定性故。這是說: 生天、為人,都沒有定性,都是由行業的積習而成。等到積習到成為必然之勢, 也可以稱之為性,但沒有本來如此的定性。 所以,遇善習善可昇天,遇惡習惡即 墮地獄,乃至見佛聞法,積習熏修,可以成佛。『中論』「觀四諦品」說:「雖 復勤精進,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應得成佛」。論中的意思是說:如執諸 法實有,那就凡性、聖性兩不相干。那麼,眾生既都是凡夫性──異生性,不是 聖性,沒有佛性,即使精進修行,也就沒有成佛的可能了!其實不然,眾生雖是 凡夫,以無凡夫的定性故,遇善緣而習善,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就可以久習成 佛。 『法華經』說:「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也是此義。古德為佛性本有的教說所惑,顛倒解說,以為龍樹也是主張要先有佛性才可以成佛 的。我早就懷疑,後來在北碚訪問藏譯,才知是古德的錯解,論文是龍樹評破薩 婆多部固執實有性的。善性惡性,無不從積久成性中來,無天生的彌勒,也沒有 自然的釋迦。性,不過是緣起法中由於久久積習,漸成為強有力的作用,而有非 此不可之勢。常人不知緣起,偏執自性有,所以將積漸成性為本性,或習性以外 另立本性。性雖有自爾的、不變的意思,但不過是相對的,能在未遇特殊情況, 及未有另一積習成性時,可以維持此必然的性質及其傾向。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AB
高階會員


發表:166
回覆:262
積分:125
註冊:2003-08-21

發送簡訊給我
#4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13:15:34 IP:61.221.xxx.xxx 未訂閱
老師所言引經句鑿 我的看法 原為本能之意 物 即原始之意 人就是動物 動 植 物的生存空間 各有依賴 原始是比較生死存論的 所以比較血腥 比較令人髮指 為了 容易 讓世人不感覺 這樣複雜的直接的接受事實 很多神論以人為互動為範例 意在迂迴避免 改用語言勸導 如果 人真的是與善同在 在不同的環境 為何人人總是以個人自私自利為先 就是由於如此 才顯見 非私利犧牲奉獻者 少而可數 如反之 那也是 人都是善 更甚者 為善中無他 哈哈 ================================================================= 老師身為 智慧引光者 真正是 有實力 耐力 毅力 動力 腦力 腦中 藏 滿貫
terrychen
尊榮會員


發表:90
回覆:794
積分:501
註冊:2003-05-01

發送簡訊給我
#5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15:24:15 IP:211.76.xxx.xxx 未訂閱
德藏老師好: 性隨境遷,人往往受周遭環境影響,常會忘了追求什ㄇ ,難於維持自我的醒覺,為善為惡常因心裡所需,有人為善最樂 ,而有人為惡心喜,善與惡或為一體,實則兩面。目標、理想常 為人所追求,寡慾則常歡,但到頭終有慾,不知德藏老師所求為何?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6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16:50:46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引言: 老師所言引經句鑿 如果 人真的是與善同在 在不同的環境 為何人人總是以個人自私自利為先 就是由於如此 才顯見 非私利犧牲奉獻者 少而可數 如反之 那也是 人都是善 更甚者 為善中無他 哈哈 =================================================================
對啊,人心確實需要淨化,尤其是現今的社會,染污緣更多,所以我才決定投入出家這志業,願默默地奉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心力,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因果,行善斷惡,解脫清涼o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7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17:03:04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引言: 德藏老師好: 性隨境遷,人往往受周遭環境影響,常會忘了追求什ㄇ ,難於維持自我的醒覺,為善為惡常因心裡所需,有人為善最樂 ,而有人為惡心喜,善與惡或為一體,實則兩面。目標、理想常 為人所追求,寡慾則常歡,但到頭終有慾,不知德藏老師所求為何?
為善為惡確實是一念之間,但為什麼選擇要為善而非選擇為惡呢? 因為為善必然會帶來善的果報 而為惡必然是感召苦果 而人往往在為惡的時候,卻忘卻將來感召苦果的可怕 存著僥倖的心理,以為天不知,地不知,撥無因果,以為自己決不會受報 豈知,自還因果,當業報現前時,往往又後悔莫及 所以當常思惟為惡之過患,懷著戒慎之心 則可避免許多災厄 我所求為何? 為人處世,但求一個"心安理得"而已 仰不愧天,俯不怍於地 當常與光明的智慧相應,以慈悲心為待人的前提,用無所得的心為處世的方便 這大概是我所欣喜的平凡人生o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terrychen
尊榮會員


發表:90
回覆:794
積分:501
註冊:2003-05-01

發送簡訊給我
#8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17:55:06 IP:211.76.xxx.xxx 未訂閱
感謝德藏師父的解惑 本討論區雖屬程式設計 但也常有網友互換心得 難得德藏師父貴臨 希望站長能另闢佛學討論區 想必能增添本站色彩 發表人 - terrychen 於 2003/12/27 21:10:29
qoo1234
版主


發表:256
回覆:1167
積分:659
註冊:2003-02-24

發送簡訊給我
#9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7 19:56:17 IP:218.163.xxx.xxx 未訂閱
看到 AB 四星級會員 的圖片..嘿嘿..讓我想到另一張圖~ < src="http://delphi.ktop.com.tw/loadfile.php?TOPICID=13399230&CC=299670"> 網海無涯,學無止境! 發表人 - qoo1234 於 2003/12/27 23:47:55
AB
高階會員


發表:166
回覆:262
積分:125
註冊:2003-08-21

發送簡訊給我
#10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01:44:16 IP:61.64.xxx.xxx 未訂閱
 
引言:為善為惡確實是一念之間,但為什麼選擇要為善而非選擇為惡呢? 因為為善必然會帶來善的果報 而為惡必然是感召苦果 而人往往在為惡的時候,卻忘卻將來感召苦果的可怕 存著僥倖的心理,以為天不知,地不知,撥無因果,以為自己決不會受報 豈知,自還因果,當業報現前時,往往又後悔莫及 所以當常思惟為惡之過患,懷著戒慎之心 則可避免許多災厄
報告 老師所言 庵有問題討論 善惡本是一家 = 心 所以心如原始 就易 怒 動 莽 恨 仇 等現象出現 而人往往在為惡的時候,卻忘卻將來感召苦果的可怕 ============================================== 就是已由原始而變靈性 立場互換交替之際 產生所謂的 醒悟 認錯 憐憫 大愛等心理狀態 原始之能無法輕易擺脫乃為物生 智慧引導有時亦如 地藏王 或 不動明王 人本來就是在某範圍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才叫人 否則要叫畜生 當一個人做的天理不容時 就是現世報應驗 當一個人只是一般人的情緒反應就是個性 當一個人因個人情緒影響旁人就是惡性 當一個人令旁人也無法勸化就是等輪迴報 以上當然無法函括所有 人的行為 就如 台灣法律 多如貓毛 做奸犯科的仍是 多如貓毛 奇怪的是 台灣修憲次數 竟破世界紀錄 不論是次數或時間 哈哈 美國的憲法 大法官的智慧 可以肯定比台灣所謂的人權來的真實引用 佛法也是人權的顯現 但佛法非律法 台灣是樂土上的非法樂園 就像一年四季如春風 夜不關門人自危 上樑不正下樑歪 政府官員看起來還有點像當年的 指鹿為馬篇 時光如梭 當年的 指鹿為馬篇 主角 如果知道會演此戲 應該也會動動腦修飾 但是現在看來 名利權力的教訓 應該還是一直在人的輪迴 哈哈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0:22:30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引言:
AB您好: 誠如您所言,這些確實是世間相o 對於世間種種相,有智者當如實知是虛誑顛倒,究竟不實,並不在境上起執著分別o 但相對凡夫的我們,往往是認賊作父,假戲當真,在此竸鬥不已,實是可悲矣! 或許我們先將自己內心的問題處理好時,再看這世間,也就能心淨.眾生淨.而國土淨了o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2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0:24:37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引言: 感謝德藏師父的解惑 本討論區雖屬程式設計 但也常有網友互換心得 難得德藏師父貴臨 希望站長能另闢佛學討論區 想必能增添本站色彩 發表人 - terrychen 於 2003/12/27 21:10:29
謝謝您terrychen,阿彌陀佛!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terrychen
尊榮會員


發表:90
回覆:794
積分:501
註冊:2003-05-01

發送簡訊給我
#13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1:57:34 IP:211.76.xxx.xxx 未訂閱
德藏老師: 在請教一下 誠如您所言『或許我們先將自己內心的問題處理好時,再看這世間,也就能心淨.眾生淨.而國土淨了o』 然而,於世俗之中人常為外務所惑,進而迷失自我, 雖有『短時』知覺醒,亦無法避免迷失, 請問老師有何『撇步』,可以將心LOCK?
AB
高階會員


發表:166
回覆:262
積分:125
註冊:2003-08-21

發送簡訊給我
#14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2:02:44 IP:61.64.xxx.xxx 未訂閱
上述討論可見分明 一般人 的感觀事覺 與修身學法的差異 多謝指導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5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2:37:22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引言: 德藏老師: 在請教一下 誠如您所言『或許我們先將自己內心的問題處理好時,再看這世間,也就能心淨.眾生淨.而國土淨了o』 然而,於世俗之中人常為外務所惑,進而迷失自我, 雖有『短時』知覺醒,亦無法避免迷失, 請問老師有何『撇步』,可以將心LOCK?
terrychen 您好: 您問的問題非常好ㄟ 當年須菩提尊者也曾經在金剛經法會向佛陀問過這個問題, 佛陀曾告訴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離相無住.無執之意) 其實要對治煩惱,降服其心,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在佛法的教導中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 例如說有"五停心觀"的觀法: 一、以不淨觀對治貪欲。 二、以慈悲觀對治瞋恨。 三、以因緣觀對治愚痴。 四、以數息觀對治散亂。 五、以念佛觀對治煩惱。 種種法門如三十七道品.七覺支.八正道等等皆應眾生之根器而有方便的對治之道 但如果問說有什麼『撇步』? 還是有的,但是告訴您方法之後,您得自己常常練習 那就舉一個譬喻好了: 就像我們電腦要灌"防毒軟體",要常常更新病毒碼,並且定時掃毒,上網時隨時線上掃毒 以防止電腦中毒掛掉 而我們的心也是一樣 我們也要灌'防毒軟體"ㄝ 這套防毒軟體的名稱就叫做"般若" 我們必須隨時注意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面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境時 是否起了不正的思惟,若起了不正的思惟,接下來身口將發動造業之準備 所以日常保養的功夫,就是要常常守護好我們的根門,清楚自己身體語言的每一個動作是否"如理作意" 隨時對接收的外境,用''般若的智慧''給它掃一下 知道這一些煩惱都是虛妄不實,照見它那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起貪染執著,就能度一切苦厄 當您能常常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也就是常常在更新病毒碼 而灌這套掃毒軟體的輸入序號就是: ''凡事懂得放下而已'' 現在就請您隨時為自己掃毒一下 您會發現"唉唷!怎麼內心裡竟然還隱藏這麼多貪嗔痴等病毒" 掃一掃,心也輕鬆許多了!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terrychen
尊榮會員


發表:90
回覆:794
積分:501
註冊:2003-05-01

發送簡訊給我
#16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3:47:55 IP:211.76.xxx.xxx 未訂閱
德藏老師: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自高中國文課本認識後, 便對這句話有點感覺,只是當是沒能瞭解他的意思, 一直到現在也無法能以白話描述出它的含意,希望德藏老師 能指點一下。德藏老師對於小弟疑惑的解答真是恰到好處, 小弟深感佩服,唯有時時勤於拂拭心中的『明珠』,方能明心見性 ,亦唯有近『善』,利用『外務』來提醒自己,才不至於迷失。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7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8 17:46:55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引言: 德藏老師: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自高中國文課本認識後, 便對這句話有點感覺,只是當是沒能瞭解他的意思, 一直到現在也無法能以白話描述出它的含意,希望德藏老師 能指點一下。德藏老師對於小弟疑惑的解答真是恰到好處, 小弟深感佩服,唯有時時勤於拂拭心中的『明珠』,方能明心見性 ,亦唯有近『善』,利用『外務』來提醒自己,才不至於迷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用簡單的白話來說: 就是很清楚當您的六根面對一切境.一切相,會生起貪愛.執著.煩惱.善念.清淨.無染等心識時,都能如實了知各種心識的生滅變化,是無常.是苦.空.無我,而以無執著的心(應無所住),保持正念正知(而生其心)o 德藏 敬上
------
德藏 敬上
terrychen
尊榮會員


發表:90
回覆:794
積分:501
註冊:2003-05-01

發送簡訊給我
#18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9 15:38:47 IP:61.221.xxx.xxx 未訂閱
感謝德藏老師的解答: 小弟明白了,以後有問題在向老師請教
系統時間:2024-06-30 0:24:28
聯絡我們 | Delphi K.Top討論版
本站聲明
1. 本論壇為無營利行為之開放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由網友自行張貼,如牽涉到法律糾紛一切與本站無關。
2. 假如網友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主刪除。
3. 請勿批評中華民國元首及政府或批評各政黨,是藍是綠本站無權干涉,但這裡不是政治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