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多中醫師線上諮詢網站-台灣中醫網
發文 回覆 瀏覽次數:611
推到 Plurk!
推到 Facebook!

中国的芯片系列研发,正面临群体突破局面

 
mustapha.wang
資深會員


發表:89
回覆:409
積分:274
註冊:2002-03-13

發送簡訊給我
#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3 11:08:27 IP:218.1.xxx.xxx 未訂閱
转帖自(强国论坛) http://bbs.tom.com/bbs.php?forumid=54 ============================================= 这是oldhorse网友在超大上发的帖子。      不好意思,自称原创,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对公开消息的汇编综合,特别保留了消息出处和时间,以免有人说吹牛不用上税。      老夫前几天转贴了计算所胡博士关于研发通用CPU---龙芯1号和龙芯2号介绍后,顺便很不全面地检索和编辑了一下1年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中国研发的芯片系列。      目前,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当然仍然是中国的一大弱项,这点不容置疑。但通过以下的一系列消息报道综合,是否可能给您建立起一种感觉和信心:中国的芯片研发正处于一种加速发展、面临群体突破前的局面?从下面的报道看,国内好多所著名大学几乎都建立了队伍,有些已取得一定成果。     1、“北大众志―863”的CPU系统芯片  新华社北京2003年12月8日电 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8日在这里宣布,由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负责设计、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最大的中央处理器(CPU)系统芯片已完成批量生产,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这种名为“北大众志―863”的CPU系统芯片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点支持。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是2002年初科技部批准实施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第一项。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程旭教授说,他们设计的系统芯片包含800万晶体管,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开发出来规模最大的芯片。该系统芯片的体系结构、指令系统、集成电路IP核、芯片的前后端设计、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均为自行开发,拥有完全自主产权。  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专家组认为,基于“北大众志―863”CPU构建的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成熟、工作稳定、安全性高、性价比高、易于操作和管理。  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总体组组长严晓浪教授说,对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重点投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辐射性,这项战略部署集聚了优秀人才、大力推进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除了北京大学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各自推出了自主设计的CPU系统芯片。严晓浪说,中国在CPU设计技术方面已实现了群体性的突破。  据测算,中国将在201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中国科技发展决策者的目标是,中国届时成为世界第二大集成电路设计国。严晓浪说:“尽管我们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方的路还很艰巨。”  专家指出,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技术是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技术,是掌握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主动权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石。     2、哈工大系统级芯片设计平台研制成功 中国芯又添新成员  全国首家系统级芯片(SoC)设计平台日前在哈工大微电子中心搭建成功,并于2003年5月中旬参与完成世界第一块32位S698处理器芯片成功研制。主设计师喻明艳博士自豪地宣布:这标志我国不但拥有微处理的研究与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硅谷找到了核心的系统设计平台,“中国芯”家庭将会迎来更多更优秀的新成员。  S698处理器芯片是继“方舟”、“龙芯”、“众志”之后,又一具有高端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家族新成员。这款内嵌64位浮点运算器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SPARCV8系列嵌入式处理器芯片领域制高点的产品。主持设计和研制这一技术的颜军博士说,其设计充分吸取了哈工大微电子中心系统级芯片(SoC)设计平台――Parterre的成功经验,喻明艳亦作为S698芯片的主设计师,对该芯片的开发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8岁的喻明艳博士是我国微电子领域的年轻专家,是“方舟1号”、“方舟2号”的主要设计者。在长期从事微处理设计与研制过程中,喻明艳博士认识到,“中国芯”不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在于没有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平台。自2000年开始,他带领哈工大微电子中心一群年轻的博士、硕士们,历经3年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系统级芯片设计平台。  “这是芯片设计方法学的重大突破”,业内专家这样评价它的意义。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方舟1号”,是在长时间积累的基础上,众多科技工作者用了1年多时间才研制成功。而S698处理器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不同在于,前者是“零起步”,后者则是借助SoC设计平台顺利“起飞”。     3、欧比特与哈工大联合开发S698芯片打破国外垄断  发布时间:2003-8-7 9:55:59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S698处理器芯片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与学者都高度评价了由珠海欧比特公司与哈工大联合开发的S698芯片,认为该芯片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一产品的垄断。  S698处理器芯片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它的研发成功将打破国外对我国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等领域的相关技术垄断。珠海欧比特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设计、生产、研制嵌入式操作系统、专用芯片及其高端计算机系统的高科技企业。  日前,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主持,在北京召开了由我校微电子中心和欧比特(珠海)公司参与研制的“S698处理器芯片”技术成果鉴定会。由张履谦院士、梁思礼院士等13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S689处理器芯片参照国内生产工艺的实现能力,全面支持REMS、ORION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部分性能指标已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这款芯片采用我校微电子中心搭建的SOC芯片设计平台,利用VHDL进行RTL设计,在技术上解决了高可靠、高性能嵌入式芯片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具备5级指令流水线的32位SPARC V8整形计算器设计、32位/64位浮点运算器FPU设计、AMBA片内总县设计等先进技术,在生产上可以采用0.25微米CMOS工艺进行生产,全面支持RETMS、ORION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该处理器芯片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进一步设计具备容错和检错纠错等功能的抗辐照可靠处理器芯片奠定坚实基础。  该处理器芯片设计上兼顾先进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通过了部分型号的实验室设计验证和部分功能检测,能够满足有关高标准的平台计算机的性能要求。新款S698处理器芯片研制与欧空局在研的32位LEON处理器同步,打破了有关国家和组织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实现了高端处理器芯片的国产化目标。鉴定委员会建议,S698处理器芯片进一步开展可靠性考核,加快实现在国内生产线的批量生产。     4、湖南造出"中国芯"------《湖南日报》 2003年10月29日  10月23日,从湖南中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第一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解码芯片在该公司诞生,这标志着西方少数国家垄断该技术和核心芯片的时代已经结束,对发展我国的高清晰电视、DVD以及数字图像传输等视频产业有着重大意义。数字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解码技术和芯片,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数字电视、多媒体移动通讯等领域,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中芯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突破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重重难关,终于成功研制出样片。 据了解,中芯公司研制的“中国芯”,除了拥有完全原创自主知识产权外,其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实际测试显示,在图像压缩编码性能上,其表现已超过了目前西方国家的最新压缩技术标准JPEG2000的性能。     5、汉芯一号” -----《国际金融报》2003年2月27日  上海交大研制的DSP芯片打破国外对芯片行业的垄断  现代科技产品的“心脏”是芯片,而DSP与CPU是芯片工业中最核心的两大技术,DSP负责数字信号处理,CPU是计算功能。 2月26日,中国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即数字信号微处理器)芯片在上海经过了技术鉴定。这是继中国第一个CPU芯片“龙芯一号”之后,国内集成电路领域在芯片核心技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将全面打破国外对芯片这一本世纪最大暴利行业之一的市场垄断。  从2000年开始,中国每年都会使用100亿元人民币的DSP芯片,且需求量持续上升。使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的“汉芯一号”16位DSP芯片,是国内首块完全由国内设计、国内生产、国内封装以及国内测试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它由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陈进领军完成,由中芯国际上海公司生产。与“汉芯一号”同时诞生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也有望使“汉芯一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在国产电子整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但“汉芯一号”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足。据陈进介绍,“汉芯一号”只相当于德州仪器的中档芯片水平,它在中国的拓展将主要是放在相对低端的音频、视频产品上,但是它的成本低,在中国市场还是有一定竞争力。  上海交大谢绳武校长透露,交大正在研制更高技术的DSP芯片,“汉芯一号”的16位是第一步,24位的已经实现了,但还没有起用,32位DSP将会在年底之前完成。谢绳武说:“希望国内的厂商能够支持国产芯片,我们正在寻找代理商来争取更大的市场,现在已经有一家台湾厂商打来了30万片的订单。”     6、东南大学国内最高速芯片研发成功------《中国青年报》 2003年3月20日  我国最高速的芯片近日在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出炉”。据了解,利用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芯片,与高速激光器等连接构成光纤发射与接收系统,将可以把我国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行速度提高10倍。  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志功博士领导的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十五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中“有关10-40Gb/s(千兆比特每秒)光收发关键器件芯片技术”的研究项目。最近,他们通过境外多项目晶圆合作计划,成功进行了基于0.2微米砷化镓工艺的集成电路流片。其中一个芯片达到了24Gb/s的工作速率。这是继2001年创造两项集成电路设计世界领先纪录之后,该所获得的又一标志性研究成果。  据介绍,目前我国通信干线主要还处于2.5Gb/s的速率水平上。要满足高速发展的电话、高清晰电视和高速互联网等的数据传输要求,必须让信息高速公路升级提速。东大这一研究成果可以替代进口芯片,为光纤通信国产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秦红 郁进东)     7、北京留学生企业中星微公司“星光五号”北京问世------中新网 2003-10-22  多媒体芯片“星光五号”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微电子论坛”正式发布,并立即被国际知名品牌罗技、惠普、创新科技、三星、富士通、联想等广泛应用,占据了世界同类芯片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惊呼:“中国芯”正卷起全球风暴。  二00一年三月,北京留学生企业中星微公司开发出第一块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百万门超级大规模数码图象处理芯片“星光一号”,被誉为“结束中国无芯历史”的产品。短短两年过去了,“星光”系列产品已经开发出了第五代产品,并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据了解,“星光五号”为“星光系列”芯片的第五代产品。它作为新一代PC图像输入芯片,集成了“星光一号”到“星光四号”的全部功能,并有一些创新性改进,其不仅能够跨平台地在各种操作系统之上支持新一代PC图像输入标准,同时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等领域的有机结合,称得上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终极图像处理芯片。     8、南开大学光电子研究所“LC0S”------2003年10月14日  国内首枚自主设计开发的LC0S微显示集成电路芯片在南开大学研制成功。“LC0S”是“硅基液晶”的英文缩写,集成了液晶和集成电路两种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等特点。新研制的微显示芯片对角线只有0.63英寸,连接VCD机后,通过放大镜观看,芯片显示的播放画面十分清晰;其分辨率为800×600,亮度为300nit,寿命可达1万多小时。此项成果在IC芯片设计、液晶封装等关键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9、朗科公司“优芯1号” ----- http://www.ctiin.com.cn 2003.8.8 09:10(面向决策科技信息网)  我国闪盘芯片领先世界两年  中创网信息:2003年8月上旬,朗科公司正式推出了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闪存盘控制芯片“优芯1号”。评测显示,优芯1号与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闪存盘控制芯片相比较,其各方面性能都表现十分出色,已经全面超越国际同行,并至少领先世界2年。这意味着在计算机的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IT企业已经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天津大学ASIC中心LCOS(硅基液晶)微显示集成电路(IC)芯片  天津大学ASIC中心完成了用于数字仪表的“8位MCU-IP核”设计;南开强芯公司承担的“小型SOC芯片初步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承接到日本东芝300万元的委托设计订单。天津市IC芯片设计正由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化优势,必将为天津市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11、.成都高新区设计企业威斯达芯片“炎黄一号”芯片出笼在即-----国际金融报2003年7月28日  “中国芯”数字电视10月出炉  威斯达芯片公司技术总监梁林向记者透露,“7月份我们已向工商部门提交申请,注册‘炎黄’系列芯片商标,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收到受理通知书。”他透露说,中国第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视频显示芯片“炎黄一号”,计划于下月中旬在北京召开高规格的技术鉴定会。这意味着中国人第一次在数字高清电视的核心技术方面走到了世界前沿。  厦华已经拿出了装置威斯达芯片的数字高清电视样机,现在正在二代芯片改良设计上下功夫。梁林透露,部分样机正在北京的国家广电三所进行测试,初步反响相当不错。按照设计标准,新型电视的总体观看质量可提高近4.4倍。  郭则理认为国内数字电视市场将在2005年成熟,厦华正计划将数字电视月出货量从2万台提高到4万至5万台的水平,降低门槛的杀手锏正是采用威斯达芯片。郭则理希望,现在价位在3300―3400元高档次的29寸数字电视机型,今后能顺利降到2900元左右。  郭则理显然已经成竹在胸,他表示经过双方近一年的技术合作后,厦华计划在今年10月份推出“炎黄一号”国产数字电视,打破国外芯片的垄断,“厦华将非常大量地进行市场推广”。     12、深圳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祥龙I号” -----2003年7月28日  由国内工控行业巨头深圳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国内又一款高能CPU成功出世。这款代号为Hero-I的高能CPU被研祥公司亲切的称作“祥龙I号”,这是一款面向信息终端及行业应用的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SOC芯片,集成了业界流行的高性能的32位CPU内核ARM7TDMI,核心工作频率达到66MHz。  据悉,我国“十五”国家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OC专项已启动,近年已研制成国产CPU芯片“龙芯”,“方舟”1、2号,“诺亚2000”,S648SPARCV8系列等,为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和关键电子信息产品提供核心芯片。而此次成功推出“祥龙I号”高能芯片的深圳研祥公司,是一家在国内工控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和EVOC商标品牌认知度的高科技企业,注册资金上千万元,其拥有的自有知识产权设计制造的工控产品以及应用模块,在业界以极高的品质声誉和服务而著称;并且还是国内EIP(嵌入式智能平台)行业的概念、技术先导型企业,所制造生产的EIP产品广泛的应用于电信、金融、交通、监控、国防安全、电力、通信等行业;其EIP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此次型号为Hero-I国内又一款高能CPU的面世,将主要应用于信息终端及等嵌入式智能产品应用行业,研祥公司将根据客户的需求采用模块化与直接集成的方式,将此款高能CPU整合在自有产品内,成批量的供应给国内外的各需求行业。  这款“祥龙I号高能CPU的问世,又一次表明了国内高科技企业向产业核心领域迈进的跨越式步伐,和更多的参与到产业上游竞争中去的战略决心;从而打破国外芯片厂商对中低端处理芯片行业性应用的垄断性地位,从行业以及国家的战略需要角度抢占有利的科技制高点。     13、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南山之桥”微电子公司自主设计“华夏网芯”---- 2003年7月12日  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夏网芯”将于2003年7月在成都完成研发设计,并于明年初投放市场。据悉,该芯片的每一行代码均由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南山之桥”微电子公司自主设计,现已超过100万行(包括芯片电路设计RTL代码及仿真验证平台),前期全部工作将于本月底完成,之后,将立即送往著名的芯片加工企业。  台湾台积电公司进行流片加工(芯片的物理化,即固化成片),9月份送回成都完成系统测试工作。相关人士透露,如果进展顺利,这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有望于明年初正式投放市场。     14.中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网络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方舟1号”和“方舟2号”     15.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神威Ⅰ号"-----《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2年11月21日  神威I号畅想未来 “中国芯”实现重大突破  代表国内CPU研制最高水平的高性能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神威Ⅰ号,日前由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认为,这一成果是达成“中国芯”目标的重大突破。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是现代信息设备和产品进行运算、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核心部件。过去,我国在符合国际通用结构和指令集的微处理器技术和产品方面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为打破国外对CPU核心技术的垄断,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聚集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设计人员,仅用一年多时间,就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成功开发了“神威Ⅰ号”芯片,并一次流片成功。它代表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产业化的CPU技术的最高水平之一。与16位微处理器相比,32位微处理器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后的产品可以无限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延伸。  据许居衍院士介绍,该芯片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电路,实现了与市场上最通用的X86指令集完全兼容,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基于X86体系结构的CISC微处理器。它的研制成功,将跨越式地提升国内微处理器的技术水平。神威Ⅰ号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电子成像、金融电子产品、智能终端设备和航天航空等领域。     久病成良医--多试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兼听 發表人 - mustapha.wang 於 2003/12/23 11:12:32
------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系統時間:2024-06-29 23:59:56
聯絡我們 | Delphi K.Top討論版
本站聲明
1. 本論壇為無營利行為之開放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由網友自行張貼,如牽涉到法律糾紛一切與本站無關。
2. 假如網友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主刪除。
3. 請勿批評中華民國元首及政府或批評各政黨,是藍是綠本站無權干涉,但這裡不是政治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