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多中醫師線上諮詢網站-台灣中醫網
發文 回覆 瀏覽次數:640
推到 Plurk!
推到 Facebook!

拜師學藝[吳若權]

 

版主


發表:261
回覆:2302
積分:1667
註冊:2005-01-04

發送簡訊給我
#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5-07-15 21:24:14 IP:220.134.xxx.xxx 未訂閱
想拜師學藝,不一定要捨近求遠,身邊平凡的人,都可能成為你的人生導師。只要你能夠表現謙遜的態度,甚至發揮不恥下問的精神,大大小小的人物,都能夠帶來啟發。     工作幾年之後,他決定要重返校園。每天下班回家苦讀,就像個即將赴京趕考的書生認真研讀指定的教材。在此之前,他曾經問我一些有關自己進修的途徑,我也知道他買了很多專業的書籍,來充實工作的技能。提升知識的方法有很多,他都勇於嘗試,而且也有了很不錯的進展。但是,令我好奇的是他想正式回學校唸書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他說:「其實我並不打算走學術路線,對文憑也不是看得很重。這次會認真考慮回到校園,是為了拜師學藝。比較過很多學校的師資及課程,發現這所學校的老師都是目前還在業界工作的人,實務經驗相當豐富,正好符合我的需求。」     聽完他的說法,我內心十分佩服。很多人工作了幾年,覺得自己該學的、都會了,漸漸失去學習的動機,只把工作目標放在賺錢。像他這樣一直覺得自己學的還不夠,並且積極採取行動追求新知的年輕人,實在很值得尊敬及效法。以他的認真態度及務實精神,相信他回到校園求學,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也可以認識這些目前在業界還十分活躍的老師,得到他們的栽培及提拔。 簡單地說,就是既可獲得專業知識、也能夠建立人脈關係。    我認識另一個年輕人,也非常渴求藉由追求新知、學習成長。他一出社會就進入一家中小企業,獲得老闆極度的賞識及授權,很快地晉升到一級主管的職位,令眾人十分羨慕。但愈是快速晉升,他愈感覺惶恐。他曾經告訴我說,「這家公司什麼都好,但就是沒有太多可以傳授經驗的人,雖然老闆對我很好,但他忙得沒時間教我,大部分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摸索。我很擔心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但沒有人即時指正我。」    後來,他放棄高薪,離開那家公司,加入另一個較大型的企業,並且從比較基層的職位開始。「這家公司採取師徒制,雖然作業流程比較呆板,晉升過程也比較慢,但我覺得自己的內在比較充實,不會像從前那樣心虛得有點慌張。」這是他的觀點,雖然不見得可以獲得所有人的認同,但也說明了現代社會新鮮人,對「拜師學藝」這件事情的需求。         想拜師學藝,不一定要捨近求遠     對一個有上進心的年輕人而言,自己的努力固然是最重要的,但若有資深而經驗豐富的前輩,能夠從旁指引,絕對可以事倍功半,快速增加自己的價值。但是,現今的企業經營為避免人事升遷的瓶頸,採取「師徒制」的方式來作為教育訓練的輔助系統的做法,並不很普遍。如何透過自己的力量,找到對自己前途有幫助的導師,就變成很關鍵性的課題。     以下四個途徑,可以供作參考:     1. 參加短期訓練課程,或正式回到校園進修。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只可以碰到真正的老師,同學之間也可能出現對你工作有幫助的人生導師。     2. 轉換不同工作環境,找到願意教你的主管。所謂的「好主管」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靠「身教」、有的是用「言教」、還有的是故意「把磨練當訓練」。訓練的方式很重要,傳授的意願更重要。處處想要「留一手」的,絕對不是「好主管」。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     3. 回頭拜訪學校學長,從他們身上學習幾招。從學校畢業之後,少有機會再和學長聯繫。他們比較早進入社會工作,經驗和人脈都比較豐富,可以試著從他們身上學習。但最好針對固定的主題擬定學習的計劃,才不會因為過於片段或機動,而變成「純聊天」。     4. 多注意身旁的同事,其中很可能就有專家。「三人行,必有我師!」想拜師學藝,不一定要捨近求遠,公司內的同事或主管,都可能成為你的導師。如果能夠表現謙遜的態度,甚至發揮不恥下問的精神,大大小小的人物,都能夠帶來啟發。         同一個問題,問了三遍的人,最容易令人感到失望     儘管,在這個講究個人效率的社會裡,真正「好為人師」的優秀資深工作者,的確不多見。但是,只要你有誠意、肯努力,並且透過系統化的方式學習,還是有熱心的人願意將自己的經驗承傳下去。我請教了很多資深的工作者,他們最想傳授工作經驗的對象,應具備下列三個特質:     1. 勤學勤記:提出一個問題,得到解答之後,就要趕快記下來,並融會貫通。同一個問題,問了三遍的人,最容易令為人師者感到失望,甚至疲累。     2. 主動發問:主動的精神,非常重要。不要以為拜師之後,就可以等著被好好栽培。老實說碰到依賴性太高的學生,為人師者會有一種「誤上賊船」感覺。只怕白花時間,教了不成材的子弟,有辱門風。     3. 分享成果:傳道、授業、解惑,很多為人師者並不求物質的回報,但很樂見學生願意主動分享學習的成果,這是最讓這些辛苦的為人師者,最感到安慰及高興。並且,在分享的過程中,彼此都可以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樂趣,發現在成長的路上同行,充滿喜悅。     (摘錄自吳若權最新作品《創造自己的價值》)        ====================================
     生命的目的,在幻化出多采多姿的組合。
     生活的意義,在捕捉住稍縱即逝的感動。
====================================
------
-------------------------------------------------------------------------
走是為了到另一境界,停是為了欣賞人生;未走過千山萬水,怎知生命的虛實與輕重!?
系統時間:2024-05-05 8:13:04
聯絡我們 | Delphi K.Top討論版
本站聲明
1. 本論壇為無營利行為之開放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由網友自行張貼,如牽涉到法律糾紛一切與本站無關。
2. 假如網友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主刪除。
3. 請勿批評中華民國元首及政府或批評各政黨,是藍是綠本站無權干涉,但這裡不是政治性論壇!